背景
1860年,在意大利统一的进程中,教皇国的大部分领土被撒丁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后成为意大利王国)吞并。尽管如此,教皇仍然保留了罗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在1870年,意大利军队攻占了罗马,结束了教皇的世俗统治。教皇庇护九世 (Pope Pius IX) 将自己囚禁在梵蒂冈,拒绝承认意大利政府的合法性,并宣布自己为“梵蒂冈的囚徒”。
争议
罗马问题涉及多个层面。首先,教皇失去了其在意大利中部的世俗统治权,这不仅损害了教皇的政治地位,也对其经济来源产生了影响。其次,教皇不承认意大利政府,并呼吁天主教徒不要参与意大利的政治生活,这导致了意大利社会内部的割裂。第三,国际社会也对此问题表示关注,许多国家支持教皇的主张,认为意大利政府的行为侵犯了教皇的独立性和主权。
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意大利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意大利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给予教皇一定的特权和保障,但教皇的态度始终强硬。由于教皇呼吁天主教徒不要参与政治,这使得意大利的政治生活长期受到影响,天主教徒与自由派政府之间关系紧张。
解决
罗马问题直到1929年才通过《拉特兰条约》(Lateran Treaty)得到解决。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政府与教皇庇护十一世 (Pope Pius XI) 签署了该条约,条约内容包括:
- 承认梵蒂冈城国(Vatican City)的主权。 教皇获得了对梵蒂冈的完全主权。
- 赔偿。 意大利向教廷支付了一笔赔偿金,以弥补教皇国被吞并所造成的损失。
- 天主教成为意大利的国教。 意大利政府给予天主教特殊的地位。
《拉特兰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罗马问题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天主教与意大利政府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梵蒂冈城国的建立,为教皇提供了独立的主权保障,使得教皇能够独立地履行其宗教职责。
结论
罗马问题是意大利统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政治、宗教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它反映了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之间的冲突。通过《拉特兰条约》的签署,这个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为意大利和梵蒂冈的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