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贫困 (Extreme Poverty)

定义和衡量标准

世界银行 (World Bank) 使用国际贫困线来衡量极端贫困。目前,国际贫困线设定为每人每天 2.15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低于 2.15 美元,就被认为是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标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货膨胀进行调整。

成因

导致极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通常相互交织。主要成因包括:

  • 经济因素: 失业、低工资、缺乏经济机会、经济衰退以及不公平的贸易体系。
  • 社会因素: 歧视(基于性别、种族、宗教等)、缺乏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差。
  • 政治因素: 腐败、冲突、不稳定、治理不善以及政策制定不力。
  •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土地退化以及资源枯竭。

上述因素常常共同作用,加剧极端贫困的发生和蔓延。例如,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生计,而腐败则可能导致救济资源无法到达需要的人手中。

影响

极端贫困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个人而言,它会导致营养不良、疾病高发、预期寿命缩短以及丧失发展潜力的机会。 贫困儿童更容易辍学,成年人则可能难以找到工作或维持生计。贫困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增加焦虑、抑郁和绝望感。

极端贫困还会加剧社会不稳定和冲突。它可能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凝聚力下降,并阻碍经济发展。此外,极端贫困也可能导致环境破坏,例如为了生存而过度砍伐森林或过度捕捞。

应对措施

解决极端贫困需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性的方法。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 促进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小企业发展、改善贸易条件,并促进公平的经济发展。
  • 改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供失业救济、养老金、医疗保健补贴和儿童福利,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 加强教育和医疗保健: 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医疗保健服务,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 促进性别平等: 消除对女性的歧视,确保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环境。
  • 改善治理和减少腐败: 建立透明、负责任的政府,打击腐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公正性。
  • 人道主义援助: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食品、住所和医疗服务。

此外,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应履行援助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极端贫困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和医疗保健、促进性别平等、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朝着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迈进,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公平、更繁荣的世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