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病 (BSE)

病理学

BSE是由一种称为朊病毒(prion)的异常蛋白质引起的。与细菌、病毒或真菌不同,朊病毒不包含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是一种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当接触到正常形式的蛋白质时,会诱导这些蛋白质也发生错误折叠,从而导致连锁反应。这种过程会导致脑组织中神经元的死亡,形成空泡,使大脑呈现海绵状外观。

疾病传播途径

BSE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动物通过食用被朊病毒污染的饲料。具体来说,通过喂食含有受感染牛的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MBM)的饲料是主要的传播方式。过去,MBM被广泛用于补充牛的饮食,从而促进疾病的传播。由于该疾病的潜伏期较长,被感染的牛在出现症状之前可能已被用于食品生产,从而增加了人类通过食用受感染牛肉感染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的风险。

临床症状

患有BSE的牛会表现出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行为异常、姿势异常、运动失调等。具体的症状包括:

  • 行为改变:包括焦虑、紧张、攻击性增加、对刺激过度反应等。
  • 姿势异常:例如站立困难、步态不稳、协调性差。
  • 其他症状:包括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等。

人类健康风险

虽然BSE只影响牛,但它对人类健康构成间接威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牛肉制品,人类可能感染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vCJ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人类朊病毒疾病,与BSE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症状包括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行走困难和痴呆等。该疾病潜伏期长,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预防与控制

为了控制BSE的传播,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

  • 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肉骨粉:这是控制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
  • 监测计划:对牛进行主动监测,包括对高风险动物进行检测。
  • 屠宰控制:对BSE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并销毁受污染的材料。
  • 食品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牛肉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食品安全。

结论

疯牛病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的严重牛类疾病,对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都构成威胁。通过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禁止使用受污染的饲料、实施监测计划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BSE的风险,保护公共健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