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圣洁 (Outward holiness)

起源与发展

外在圣洁的教义源于18世纪的约翰·卫斯理和查尔斯·卫斯理,他们是卫理宗的创始人。卫斯理强调,圣洁不仅是内心的,也应该体现在外在的生活方式中。这种观点受到亚米念主义的影响,亚米念主义强调个人意志在救赎中的作用,并鼓励信徒积极地追求圣洁的生活。

外在表现

外在圣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衣着: 强调朴素、端庄的衣着,避免过度装饰和时尚,以体现谦卑和节制。这通常包括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引人注目的服装。
  • 言语: 避免粗俗、闲聊和不洁的言语。信徒被鼓励使用敬虔的、鼓励人的话语,并避免说谎、诅咒和恶意批评。
  • 行为: 避免参与世俗的娱乐活动,如赌博、饮酒和不健康的社交活动。 积极参与教会活动,例如祈祷、读经、和做慈善。
  • 态度: 培养谦卑、仁爱、节制和敬虔的态度。 外在圣洁强调内心圣洁的流露,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反映。

神学意义

外在圣洁的核心在于,它将信徒的外在行为视为内在属灵状态的反映。 它不是通过外在行为来赚取救恩,而是通过外在行为来见证已经被基督救赎的生命。 这是一种敬虔的生活方式,旨在荣耀上帝,并鼓励他人认识基督。

争议与批评

尽管外在圣洁在卫理宗和一些福音派教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过分强调外在行为可能导致形式主义和虚伪。此外,关于衣着和行为的具体标准,可能因时代、文化和教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容易引发争议。

批评者认为,外在圣洁可能导致对律法的遵守过于重视,而忽略了内心与上帝的真正关系。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信徒内心的属灵状态,而不是外在的行为标准。

结论

外在圣洁是卫斯理宗-亚米念主义的一个重要教义,旨在通过外在的行为、衣着和言语来体现内在的圣洁。它强调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应该与世俗的生活方式有所区别,以此来见证他们的信仰。尽管外在圣洁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它仍然是许多信徒追求敬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