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阿什曼现象的发生是基于心室除极的早期兴奋和传导延迟。当一个短的RR间期后面跟着一个长的RR间期时,会更容易出现。长RR间期之后的心室有效不应期可能尚未恢复,导致随后发生的冲动在心室中传导发生延迟。这会导致心室不同部位的除极时间不同,进而产生宽大、形态不规则的QRS波群。
关键因素包括:
- 心房节律的不规则性(如房颤)。
- RR间期的变化,一个短RR间期后接一个长RR间期。
- 心室传导系统在较长RR间期后的复极状态。
心电图特征
阿什曼波的主要心电图特征包括:
- 宽QRS波群:QRS波群宽度通常大于120毫秒(0.12秒)。
- 形态改变: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或先前的QRS波群形态不同。
- 单形性: 通常表现为单一的QRS波群形态。
- 通常发生在长RR间期之后:通常在发生于较长RR间期之后的第一个QRS波群。
- 不伴有预激:一般不伴有预激现象,即无delta波。
临床意义
阿什曼现象本身通常是良性的,但它提示了潜在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重要的是,阿什曼波与室性早搏(PVCs)有时难以区分。区分的关键在于阿什曼波通常与心律不齐有关,而PVCs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并且会在QRS波群前出现P波。
当遇到宽QRS波群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其病因。 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分析以及可能的其他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或电生理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阿什曼现象通常是通过心电图来确定的。 鉴别诊断包括:
- 室性早搏(PVCs):需要区分阿什曼波和PVCs,二者都可能导致宽QRS波群。
-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有时需要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
- 室性心动过速(VT):虽然阿什曼现象不是V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排除VT。
结论
阿什曼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表现,通常见于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 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心电图特征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心律失常。 虽然阿什曼现象本身是良性的,但它提示了潜在的心脏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