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条款 (Manufacturing Clause)

历史背景

制造条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最初,它作为 1891 年的《国际版权法》的一部分被引入。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印刷业,防止外国出版商利用美国的版权制度。该条款几经修改和补充,最终于 1976 年被纳入《美国版权法》。

条款内容

根据制造条款,某些受版权保护的著作,特别是书籍、期刊和其他文字作品,只有在美国或加拿大制造,才能在美国获得版权保护。这意味着,如果这些作品不在美国或加拿大印刷,就无法在美国获得版权,也无法在美国销售或分发。该条款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照片和非文本内容通常不受此条款的约束。

影响与争议

制造条款对出版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提高了出版成本,限制了出版商的选择,并可能导致书籍价格上涨。批评者认为,该条款限制了图书的流通,扼杀了创作自由,并违背了版权保护的初衷,即鼓励创作和传播知识。

该条款也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一些国家认为,制造条款是对外国出版商的歧视,违反了国际贸易原则。经过长期的争议和讨论,制造条款在 1980 年被废除,但仍有一些例外情况保留。

例外情况

虽然制造条款已经废除,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例外情况。例如,如果作品的作者或版权持有人是美国公民或居民,或者作品在美国境内发行了少量样本,则可能可以豁免制造条款的限制。此外,某些类型的出版物,如地图和音乐乐谱,通常不受制造条款的约束。

结论

制造条款曾经是美国版权法中备受争议的一部分。尽管已被废除,但它对出版业的历史影响不可忽视。它反映了在保护国内产业和促进知识传播之间的紧张关系。了解制造条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版权法的演变,以及版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