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伊惕吉洛夫生于布里亚特的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他展现出对佛学的浓厚兴趣,并进入阿гин斯基寺院学习。在寺院中,他学习了哲学、医学和佛教经文。 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喇嘛,并担任过寺院主持。他积极推动佛教在布里亚特的传播,并致力于僧侣教育。伊惕吉洛夫还编写了多部佛教著作,包括药典和关于佛教哲学的书籍,为佛教在布里亚特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圆寂与神奇的发现
1927年,伊惕吉洛夫要求僧侣们为他举行入灭仪式。在入灭前,他进行了冥想,并指示僧侣们在他去世后将他的遗体安葬。他承诺会回归,并嘱咐僧侣们在他去世30年后将他的遗体挖出。伊惕吉洛夫圆寂后,按照他的遗愿,僧侣们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松树棺木中。
出乎意料的是,在1955年、1973年和2002年,他的遗体被多次挖出,每次都显示出令人惊叹的完好状态。他的身体没有腐烂,依然保持着莲花坐的姿势,且皮肤和关节都相对柔软。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界和宗教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研究与争议
对伊惕吉洛夫遗体的研究表明,他的身体没有出现腐烂的迹象,而且他的皮肤、头发和关节都保存得相对完好。科学家们对遗体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X光、CT扫描和生物化学分析。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他生前进行的特殊冥想和佛教徒的饮食习惯有关。也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特殊的防腐条件或环境因素造成的。
伊惕吉洛夫遗体的发现引发了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宗教奇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需要更多的科学解释。他的遗体现被供奉在伊沃尔金斯基寺院,供信徒瞻仰。
结论
达希-多尔吉·伊惕吉洛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喇嘛,他的生平和遗体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他对佛教的贡献和圆寂后的奇迹,至今仍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他对佛学、医学的贡献和不朽的遗体,使他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并引发了科学界和宗教界的广泛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