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心搏 (Ectopic Beat)

发生机制

异位性心搏的发生与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紊乱有关。心脏的正常跳动由窦房结控制,窦房结产生电脉冲,依次传导到心房、房室结和心室,引起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当心脏的其他部位(如心房、心室或房室结)的细胞出现自律性增加或折返现象时,就会产生异位性心搏。电解质失衡、缺氧、药物影响、情绪激动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异位性心搏。

常见类型

异位性心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房性早搏 (Atrial premature beats,APB):起源于心房,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 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起源于心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通常被认为比房性早搏更具潜在风险。
  • 交界性早搏 (Junctional premature beats):起源于房室结附近。

症状与诊断

许多人可能没有症状,或者仅仅感觉到心跳漏拍、心悸、心跳加快或心前区不适等。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来诊断:

  • 心电图 (ECG/EKG):是诊断异位性心搏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
  • 动态心电图 (Holter):通过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监测,可以捕捉到偶发的心律失常。
  • 超声心动图:排除结构性心脏疾病。
  • 电生理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电生理检查,以明确异位性心搏的发生机制和起源。

治疗与管理

对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异位性心搏症状轻微,且不影响生活质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助于减少异位性心搏的发生。如果症状严重或影响到生活质量,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极少数情况下,对于频发且症状严重的室性早搏,可能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论

异位性心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心脏疾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随访,有助于预防和管理异位性心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