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1972年,马科斯总统宣布实行戒严令,解散了国会,并实施了独裁统治。 1978年的选举是马科斯政府试图在戒严令下恢复某种形式的政治合法性的尝试。 新成立的国民议会取代了被解散的国会,成为菲律宾的立法机构。
选举过程
选举由选举委员会 (COMELEC) 负责组织。 选举采用了多成员选区制度,选民在各自的区域内选举代表。 执政党新社会运动 (KBL) 与反对党团体进行竞争。 选举期间,出现了许多违规行为的指控,包括选民欺诈、恐吓和暴力事件。 虽然存在争议,但选举还是如期进行。
主要政党和候选人
- 新社会运动 (KBL): 执政党,由马科斯总统领导。
- 反对党: 主要由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领导的反对派组成。
新社会运动在选举中占据了优势,赢得了大部分席位。 然而,反对派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席位,为未来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
选举结果和影响
KBL获得了绝大多数席位,巩固了马科斯的权力。 然而,反对派的参与表明了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选举结果巩固了马科斯的统治,但同时也为未来反对派的崛起提供了平台。 选举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戒严令后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并为之后的政治发展埋下了伏笔,包括后来的“人民力量革命”。
结论
1978年菲律宾议会选举是菲律宾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次选举标志着马科斯政府在戒严令下试图恢复政治合法性的尝试,尽管选举过程存在争议,但它仍然对菲律宾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举结果巩固了执政党的地位,但也为反对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预示着未来菲律宾政治发展中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