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什么是切口疝?

切口疝是指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全,导致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通常是小肠或网膜)通过切口处薄弱区域向外突出。这种疝气通常发生于手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症状和严重程度因疝气大小和内容物而异。

切口疝的病因

切口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 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切口过大、缝合技术不当、组织张力过大等都可能增加切口疝的风险。
  • 患者相关因素: 年龄较大、肥胖、吸烟、慢性咳嗽、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疝。
  • 术后并发症: 感染、血肿、切口愈合不良等都会影响切口愈合,增加疝气发生的可能性。

切口疝的症状

切口疝的症状取决于疝气的大小和内容物。常见的症状包括:

  • 腹部出现肿块,站立、咳嗽或用力时增大,平卧时缩小或消失。
  • 腹部隐痛或不适感,尤其是在活动后。
  • 如果疝气内容物发生嵌顿,可能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切口疝的诊断

切口疝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通过观察和触诊,在腹部切口处发现可复性或不可复性的肿块。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扫描或MRI,可以帮助确定疝气的大小、位置和内容物,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

切口疝的治疗

切口疝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修复。手术方式包括:

  • 传统开放手术: 通过切开原来的切口,将疝内容物推回腹腔,修补腹壁缺损。
  • 腹腔镜手术: 通过微创方式,利用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修补,通常在腹壁缺损处放置补片。
  • 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疝气的大小、位置、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医生的经验。

预防切口疝

预防切口疝的措施包括:

  •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 确保手术切口缝合技术规范。
  •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控制体重、治疗慢性咳嗽等。
  • 术后护理: 避免剧烈活动,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切口护理。

结论

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虽然可以通过手术修复,但预防仍然非常重要。了解切口疝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