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结构
后咽间隙是一个潜在的、充满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它位于咽后壁和椎前筋膜之间,向上延伸至颅底,向下延伸至上纵隔。其主要界限包括:
- 前界:咽后壁,包括咽后肌和咽后筋膜。
- 后界:椎前筋膜,覆盖颈椎前方的肌肉。
- 侧界:颈动脉鞘,由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构成。
- 上界:颅底。
- 下界:上纵隔。
后咽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使其成为感染和肿瘤扩散的通道。感染可以从此间隙蔓延到纵隔,导致严重的纵隔炎甚至败血症。肿瘤也可以通过此间隙扩散,影响周围组织结构。
临床意义
后咽间隙在临床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感染:后咽间隙感染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继发于咽后壁脓肿或蜂窝组织炎。感染可以导致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感染可蔓延至纵隔,危及生命。
- 肿瘤:后咽间隙可以发生各种肿瘤,包括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压迫气道或食道,引起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 影像学检查:CT 和 MRI 是评估后咽间隙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治疗:后咽间隙疾病的治疗取决于病因。感染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和脓肿引流。肿瘤的治疗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诊断
后咽间隙疾病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仔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持续时间和任何相关风险因素。体格检查可能包括检查颈部肿胀、压痛和吞咽困难。影像学检查,如 CT 或 MRI,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并指导治疗。
疾病示例
后咽间隙最常见的疾病是后咽间隙脓肿。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疾病包括:
- 蜂窝组织炎:后咽间隙的炎症,常继发于感染。
- 肿瘤:如神经鞘瘤、淋巴瘤等。
- 异物:吞咽异物后,可能引发感染。
结论
后咽间隙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了解后咽间隙的解剖结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医生应密切关注后咽间隙疾病,特别是感染和肿瘤,以便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