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与发展
M39 镜头卡口最早由徕卡公司开发,用于他们的徕卡螺纹相机。这种设计为镜头提供了可靠的连接,方便更换不同焦距和光圈的镜头。这种卡口设计很快普及,并被其他相机制造商广泛采用,从而形成了M39镜头卡口的广泛应用。
技术特点
M39 卡口的主要特征是其 39 毫米的螺纹直径。镜头通过螺纹旋入相机机身的卡口座进行固定。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便于用户快速更换镜头。M39 卡口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法兰距,即镜头后镜片到胶片平面的距离。不同的法兰距会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和兼容性。
应用与兼容性
M39 镜头卡口最初主要应用于徕卡螺纹相机,后来也被其他品牌的相机采用。由于其广泛的应用,M39 镜头在市场上流通量很大,包括各种焦距和光圈的镜头。虽然 M39 卡口主要用于旁轴相机,但通过转接环,它也可以应用于现代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 但是,转接后,镜头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测光和自动对焦功能可能无法使用。
与徕卡M卡口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M39 卡口与徕卡 M 卡口(bayonet)有所不同。M 卡口是徕卡公司后期开发的一种卡口类型,采用卡口式连接,比螺纹式连接更为方便快捷。虽然 M39 卡口可以转接至 M 卡口相机,但这种转接通常会改变焦距和成像质量,因此在使用前需要仔细考虑。
结论
M39 镜头卡口是 35 毫米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卡口系统所取代,但 M39 镜头仍然受到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那些欣赏经典镜头成像风格的摄影师。M39 卡口的出现,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镜头选择,并推动了 35 毫米相机镜头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