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拉多审判
在这一章的开始,耶稣被交给罗马总督彼拉多。彼拉多询问耶稣是否为犹太人的王,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祭司长和长老们控告耶稣,彼拉多试图释放耶稣,但民众要求释放巴拉巴,一个罪犯。最终,彼拉多屈服于民众的压力,下令将耶稣鞭打后交给他们钉十字架。
彼拉多的犹豫和妥协 体现了政治权力与正义之间的冲突,以及民众压力对决策的影响。
耶稣被嘲弄和钉十字架
在被判刑后,罗马士兵将耶稣带到兵营,对他进行嘲弄。他们为他戴上荆棘冠冕,穿上紫袍,戏称他为“犹太人的王”。之后,他们鞭打他,并让他背负着自己的十字架前往各各他(髑髅地)。在各各他,他们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耶稣的受难 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象征着牺牲、救赎和爱。
耶稣的死亡和埋葬
耶稣在十字架上痛苦地挣扎,最终断气。与此同时,圣殿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大地也震动了,岩石崩裂,坟墓开了,许多已睡的圣徒的身体也复活了。一个百夫长目睹了这一切,说:“这真是神的儿子!”
耶稣死后,他的尸体被一位名叫约瑟的亚利马太人请求彼拉多允许安葬。约瑟用干净的细麻布包裹耶稣的尸体,把他安放在一个新凿的坟墓里,并用一块大石头堵住了墓门。
耶稣的死亡 标志着救赎的完成,为信徒带来了盼望。
守墓
在安葬后,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来见彼拉多,请求派兵看守坟墓,以防耶稣的门徒来偷走尸体,并谎称耶稣复活。彼拉多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是他们就去封了石头,派兵看守坟墓。
守墓的举动预示着耶稣复活的真实性,因为若没有复活,守墓就毫无意义。
结论
马太福音第27章详尽地描述了耶稣被审判、受难、死亡和埋葬的过程,这些事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政治的权力以及对信仰的考验,同时也展现了耶稣的牺牲、爱与救赎。这一章的内容对理解基督教的救赎神学和伦理观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