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美国农业部土壤分类 (1938 USDA Soil Taxonomy)

土纲划分依据

1938年的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来划分土纲。这些因素包括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决定了土壤的分类。

三大土纲

1938年的土壤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以下三个土纲:

  • 成土带土壤 (Zonal soils): 这类土壤是由于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是区域性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土壤。
  • 半成土带土壤 (Intrazonal soils): 这类土壤的形成受到局部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比如母质或地下水的影响。
  • 非成土带土壤 (Azonal soils): 这类土壤是由于时间太短,或者由于母质非常难风化等原因,导致土壤剖面发育不充分,尚未形成明显土壤特征。

半成土带土壤 (Intrazonal Soils) 的详细解释

半成土带土壤,又称”局部地带性土壤”,其形成受到局部环境因素,如母质、地下水、地形等的影响,它们并不完全反映区域气候的控制。这些土壤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半成土带土壤的具体类型包括:

  • 盐土 (Halomorphic soils): 这类土壤由于地下水盐分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
  • 沼泽土 (Hydromorphic soils): 由于排水不畅,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导致土壤还原性强,有机质含量高。

影响和意义

1938年的土壤分类系统为土壤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它为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以及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框架。该系统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

1938年美国农业部的土壤分类系统,根据土壤形成因素,将土壤划分为三大土纲,开启了土壤分类学的新篇章。虽然随着科学发展,后续的土壤分类系统有所改进,但这一系统在土壤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