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果病 (Millerandage)

病害成因

葡萄小果病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最常见的原因是葡萄开花期间授粉或受精不良。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天气条件:例如,在开花期间的低温、降雨或大风天气,会影响授粉昆虫的活动,从而降低授粉效率。
  • 营养失衡:葡萄植株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硼、锌等,也会影响开花和果实发育。
  • 品种特性:某些葡萄品种天生更容易发生小果病。
  • 激素失调:葡萄植株内部的激素水平失衡,例如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也可能导致小果病的发生。

病害症状

葡萄小果病的主要症状是果穗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果粒。一些果粒正常发育,而另一些果粒则保持较小,无籽或有小而软的种子。这些小果粒通常成熟较晚,颜色较浅,口感差,糖度低,或者直接干瘪脱落。这种不均匀的果实发育,使得采摘和销售都变得困难。

防治措施

针对葡萄小果病,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和危害。具体措施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不易发生小果病的葡萄品种进行种植。
  • 改善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施肥和灌溉,保持植株健康生长。
  • 加强授粉:在开花期间,可以通过人工授粉或放养蜜蜂等方式,提高授粉效率。
  • 补充营养:在葡萄生长关键时期,适量补充硼、锌等微量元素。
  • 激素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开花或幼果期使用赤霉素等激素,促进果实发育。需要注意,使用激素前,务必咨询相关专家。
  • 病害监测:定期检查葡萄园,及时发现病害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论

葡萄小果病是葡萄种植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性病害,对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影响。通过了解病害的成因、症状,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确保葡萄的丰产和优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