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斯之夜 (Burns supper)

起源与发展

彭斯之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1年,在彭斯去世五年后,彭斯的朋友们在艾尔(Ayr)成立了“彭斯俱乐部”(Burns Club),旨在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首个彭斯之夜晚宴在彭斯去世五周年纪念日举行。 早期,彭斯之夜主要由彭斯的朋友和追随者举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苏格兰乃至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如今,彭斯之夜已成为苏格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其中,共同感受彭斯诗歌的魅力和苏格兰文化的独特魅力。

晚宴流程与习俗

彭斯之夜的晚宴有着严格的程序,充满了苏格兰传统和习俗。通常,晚宴的流程如下:

  • 迎宾 (The Welcome): 宾客入场,通常由风笛手演奏苏格兰风笛。
  • 祝酒辞 (The Selkirk Grace): 晚宴开始前,通常会由主持人朗诵塞尔扣克祷告文(The Selkirk Grace)。
  • 上菜与品尝 (The Supper): 传统的晚餐包括肉馅羊肚(Haggis)、土豆泥和芜菁甘蓝泥,以及其他苏格兰特色菜肴。肉馅羊肚是彭斯之夜的灵魂,在盛大的仪式中被端上餐桌。
  • 恭迎肉馅羊肚 (Address to a Haggis): 这是晚宴的重头戏,由主讲人朗诵彭斯创作的著名诗歌《致肉馅羊肚》(Address to a Haggis)。朗诵者会用刀切开肉馅羊肚,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
  • 祝酒 (Toasts): 晚宴期间,会举行各种祝酒仪式,如“祝酒给肉馅羊肚”、“祝酒给彭斯”等。
  • 诗歌与表演 (Readings and Performances): 宾客们会朗诵彭斯的诗歌,吟唱苏格兰民歌,并进行各种音乐表演,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 答谢辞 (Vote of Thanks): 答谢辞通常由一位女宾客发表,以感谢晚宴的组织者。
  • 告别与唱诗 (Auld Lang Syne): 晚宴结束时,大家手拉手,一起唱起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强调:整个晚宴过程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展现了苏格兰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文化意义与影响

彭斯之夜不仅仅是一场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将彭斯的诗歌、苏格兰的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彭斯之夜,苏格兰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同时,彭斯之夜也促进了苏格兰人民的团结,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彭斯的诗歌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代代相传,激励着人们,影响着后世。

结论

彭斯之夜作为苏格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纪念,也是对苏格兰文化和精神的庆祝。它是一个充满诗歌、音乐、美食和友谊的节日,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参与,将苏格兰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