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回返动脉 (Interosseous recurrent artery)

解剖位置与走行

骨间回返动脉发自后骨间动脉,通常在尺桡骨之间的骨间膜上方走行。它向上回返,穿过或绕过旋后肌,参与构成肘关节周围的血管网。其位置相对固定,易于辨认,这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供血范围

骨间回返动脉主要向以下区域供血:

  • 肘关节:参与肘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为关节囊、韧带等提供营养。
  • 前臂后部肌肉:为前臂后部的伸肌群供血,包括旋后肌、伸指总肌、伸小指肌、尺侧腕伸肌等。
  • 肱骨远端:参与肱骨远端骨质的血液供应。

临床意义

了解骨间回返动脉的解剖位置和供血范围,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 肘关节损伤:肘关节周围的骨折、脱位等损伤,可能影响骨间回返动脉,导致血供障碍。
  • 前臂后部软组织损伤:前臂后部的肌肉或神经损伤,可能影响骨间回返动脉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 手术操作:在进行前臂和肘关节相关手术时,需要注意保护骨间回返动脉,避免损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疾病

骨间回返动脉及其供血区域可能涉及的疾病包括:

  • 血管损伤:直接损伤或间接压迫,导致血流受阻。
  • 关节炎:肘关节周围的关节炎,可能影响局部血供。
  •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处血供不足可能导致愈合延迟或不愈合。

诊断方法

为了评估骨间回返动脉的状况,临床上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体格检查:评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度受限等情况。
  •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骨骼和软组织的情况。
  • 血管造影:直接观察血管的走行和血流情况。

结论

骨间回返动脉是前臂后部重要的血管之一,其解剖位置和供血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其走行、供血范围以及相关疾病,有助于提高对前臂和肘关节疾病的诊治水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