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的目的
出血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印刷品在裁切过程中出现未印刷的白边。由于裁切过程的微小误差,如果图像或颜色只延伸到裁切线,裁切后就可能出现白色的边缘。通过在设计稿中设置出血区域,可以确保即使裁切不精确,图像或颜色也能延伸到边缘,从而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设置出血
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在设计软件中设置出血区域。具体的设置方法因软件而异,但通常需要在文档设置中找到“出血”或“bleed”选项,并指定出血的尺寸。常用的出血尺寸通常是3毫米,但具体尺寸也取决于印刷品类型和设计要求。在设计时,需要将需要延伸到边缘的图像或颜色扩展到出血区域。
出血的处理流程
设置好出血后,设计师将设计稿提交给印刷厂。印刷厂会按照设计稿的要求进行印刷,并在印刷完成后进行裁切。裁切时,会将印刷品裁切到设计稿的裁切线,从而去除出血区域。由于设计稿的出血区域已经被裁掉,因此印刷品最终呈现的图像或颜色会延伸到边缘。
出血的注意事项
- 确保图像或颜色延伸到出血区域:这是设置出血的关键。如果图像或颜色没有延伸到出血区域,裁切后仍然可能出现白边。
- 避免在出血区域放置重要元素:由于出血区域会被裁掉,因此不应在出血区域放置重要的文字或图像,以免被裁切掉。
- 与印刷厂沟通:在设计前,最好与印刷厂沟通,了解其对出血的具体要求,以便更好地完成设计。
- 检查最终效果:在提交设计稿之前,最好检查预览或样张,确保出血设置正确,最终效果符合预期。
结论
出血是印刷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确保印刷品在裁切后呈现完美的视觉效果。通过正确设置出血,设计师可以避免出现白边,使印刷品更加美观专业。理解并掌握出血的概念和操作流程,对于从事印刷设计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