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梗死 (Splenic Infarction)

病因

脾梗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与导致脾动脉或其分支阻塞的因素有关。常见病因包括:

  • 血栓形成:源于心脏或全身其他部位的血栓,经血流到达脾动脉,阻塞血管。
  • 栓塞:栓子(如肿瘤细胞、脂肪栓子、气栓等)进入脾动脉,导致血管阻塞。
  • 脾动脉狭窄或闭塞: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可导致脾动脉狭窄或闭塞。
  • 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或药物可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脾脏扭转:罕见情况下,脾脏可发生扭转,导致脾动脉受压迫,血流受阻。

症状

脾梗死的症状取决于梗死范围和速度。典型的症状包括:

  • 突发性腹痛:通常位于左上腹部,可呈钝痛或锐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
  • 发热:由于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
  • 恶心、呕吐: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左侧胸腔积液:由于脾脏与膈肌相邻,脾梗死可导致左侧胸腔积液。
  • 脾脏肿大或触痛:体格检查时,可能触及肿大的脾脏,并伴有压痛。

诊断

脾梗死的诊断通常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 腹部CT扫描:这是诊断脾梗死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显示脾脏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评估脾脏大小和血流情况,但对于早期或小范围梗死,敏感性较低。
  •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评估脾脏病变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
  • 血液检查:可检测到白细胞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小板计数异常等。

治疗

脾梗死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和梗死范围。主要治疗措施包括:

  • 对症治疗:止痛、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病因治疗:针对血栓、栓塞、高凝状态等病因进行治疗,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 手术治疗:对于脾破裂、脓肿形成等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脾脏。
  • 预防:对于有血栓风险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结论

脾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