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埃弗里特 (Daniel Everett)

生平与学术生涯

埃弗里特在密歇根州霍兰出生并长大。他早期曾担任传教士,1970年代前往巴西,接触了皮拉哈人。这期间,他开始学习皮拉哈语,并对该语言的独特之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后来获得了语言学博士学位,并曾在许多大学任教,包括莱斯大学和本宁顿学院。

对皮拉哈语的研究

埃弗里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皮拉哈语,这是一种独特且极具争议性的语言。他认为皮拉哈语缺乏许多在其他语言中常见的复杂特征,例如递归、量词、颜色词和数字系统。他认为皮拉哈语的这种简化的结构反映了该部落的文化和认知特点,特别是他们对“当下”的关注和对抽象概念的抵制。

埃弗里特的观点引发了语言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皮拉哈语的独特之处被夸大了,或者埃弗里特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而另一些语言学家则对埃弗里特的理论表示支持,认为他的研究为语言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争议与影响

埃弗里特的著作《别睡,有蛇》(Don’t Sleep, There Are Snakes)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本书描述了他与皮拉哈人的经历以及他对语言和文化的思考。这本书引发了关于语言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讨论。他的观点挑战了诺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人类语言都遵循某些普遍的结构原则。

除了语言学研究,埃弗里特也因其对宗教和无神论的观点而闻名。他曾是一位传教士,后来转变为无神论者,并公开表达他对宗教的批判。他的转变经历也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其他研究

除了皮拉哈语,埃弗里特还研究了其他南美洲土著语言。他致力于保护和记录濒危语言,并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公众普及。

结论

丹尼尔·埃弗里特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影响深远的语言学家。他的研究挑战了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并引发了关于语言、文化和认知的深入思考。尽管他的观点备受争议,但他在语言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我们理解人类语言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