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成员
p300 和 CBP 都是大型多结构域蛋白。它们共享高度相似的结构域,包括 bromodomains、锌指结构域和酶活性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使它们能够与 DNA、组蛋白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尽管结构相似,但 p300 和 CBP 在某些组织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功能与作用机制
P300 和 CBP 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HATs)。它们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改变染色质结构,促进基因的转录。乙酰化组蛋白通常与开放的染色质构型相关,使转录因子更容易接近 DNA。除了 HAT 活性外,p300 和 CBP 还充当支架蛋白,招募其他共激活因子和转录因子,形成一个庞大的转录复合体。这个复合体能够增强 RNA 聚合酶 II 的活性,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
临床意义
P300 和 CBP 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它们的突变与一些癌症有关。例如,CBP 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常见于白血病和骨肉瘤中。此外,p300 和 CBP 在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调节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由于它们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p300 和 CBP 也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针对 p300 和 CBP 的抑制剂可能具有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潜力。
相互作用和调控
P300 和 CBP 相互作用并共享许多靶标。它们也受到各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例如,它们可以被细胞外的信号(如生长因子和激素)激活。这些激活通常涉及蛋白质磷酸化,从而改变 p300 和 CBP 的活性。此外,p300 和 CBP 自身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控制,包括泛素化和 SUMO 化。
结论
P300-CBP 协同激活因子家族在调节基因表达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们作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支架蛋白,影响染色质结构和转录复合体的组装。它们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并在癌症和其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理解 p300 和 CBP 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