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前庭 (Laryngeal vestibule)

解剖结构

喉前庭的范围上界为会厌,下界为前庭襞。前庭襞,又称假声带,位于声带上方约1厘米处,是喉腔前庭侧壁的突出部分。喉前庭的侧壁由前庭襞构成,后壁则与会厌相连。喉前庭的黏膜覆盖着呼吸上皮,富含腺体,能够分泌黏液润滑和保护喉部组织。

生理功能

喉前庭在发声过程中起到共鸣腔的作用,增强声音的响度和音色。当空气通过喉部时,气流冲击声带,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随后进入喉前庭,受到喉前庭的形状和结构的影响,产生共鸣。除了发声,喉前庭还具有保护下呼吸道的功能。会厌在吞咽时向下倾斜,覆盖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同时,喉前庭的反射性咳嗽,也有助于清除进入喉部的异物。

临床意义

喉前庭的病变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喉前庭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声音嘶哑、咳嗽、吞咽疼痛等症状。喉前庭肿瘤,如鳞状细胞癌,较为少见,但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此外,喉前庭的狭窄,可能是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损伤所致,可引起呼吸困难。

了解喉前庭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检查方法

喉镜检查是评估喉前庭的主要方法。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医生可以直视喉前庭的形态、黏膜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病变。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提供更详细的喉部结构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此外,活检可以用于诊断肿瘤或其他病变。

结论

喉前庭是喉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发声和保护下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理解相关疾病的基础。通过喉镜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对喉前庭进行评估,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