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酸性肾病 (Acute uric acid nephropathy)

病因和高危人群

急性尿酸性肾病的主要病因是血清尿酸水平的急剧升高。这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这是化疗或放疗后肿瘤细胞大量破坏导致的结果,释放出大量的核酸,代谢后生成尿酸。
  • 痛风的急性发作: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尿酸水平可能迅速升高,增加肾脏负担。
  • 利尿剂的使用:某些利尿剂会减少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 饮食因素:高嘌呤饮食(如红肉、动物内脏、海鲜)可能增加尿酸生成。

高危人群包括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癌症患者、痛风患者以及肾功能已受损的个体。

症状和体征

急性尿酸性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

  • 少尿或无尿:由于肾小管阻塞,尿量减少或完全停止。
  •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
  • 腰痛:肾脏部位疼痛。
  • 恶心和呕吐:尿毒症的表现,表明肾功能衰竭。
  • 水肿: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除水分,导致身体出现水肿。

体征可能包括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以及肾功能相关血液检查结果异常。

诊断

诊断通常基于:

  • 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化疗、放疗史、痛风病史或相关症状。
  • 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升高。
  • 尿液分析:可能发现尿酸结晶,并可能出现血尿。
  • 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
  •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肾脏情况,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治疗

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尿酸水平,保护肾功能,并处理相关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

  • 大量补液:通过静脉输液,增加尿量,冲刷尿酸结晶。
  • 碱化尿液:通过静脉输注碳酸氢钠,增加尿液的pH值,有助于尿酸的溶解和排出。
  • 别嘌呤醇:抑制尿酸的生成。
  • rasburicase:一种尿酸氧化酶,能将尿酸转化为尿囊素,更容易排出。
  • 血液透析:在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 控制高钾血症:监测并控制高钾血症,可能需要使用降钾药物。

预后

急性尿酸性肾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血尿酸水平、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结论

急性尿酸性肾病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需要迅速诊断和治疗。对于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尿酸水平,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肾脏的预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