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心律 (Parasystole)

病理生理学

异位心律的发生,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条件:1. 异位起搏点的存在2. 异位起搏点受到保护而不被窦性冲动所抑制。异位起搏点可能起源于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它以自己的节律发放冲动,但受某些保护机制的保护,不受窦房结冲动的抑制。这意味着,当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时,它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窦性节律,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异位心律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起搏点位置以及是否与其他心律失常共存。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者出现心悸、头晕、甚至晕厥。心电图 (ECG) 是诊断异位心律的关键。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包括:

  • 异位搏动:与窦性搏动形态不同,且与窦性P波无关。
  • 融合波:当异位冲动和窦性冲动同时到达心室时,会产生融合波,其形态介于窦性搏动和异位搏动之间。
  • 固定的耦合间期:指异位搏动和窦性搏动之间的间隔时间,该间隔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
  • 保护性阻滞:异位起搏点会因某些机制受到保护,不受窦性冲动的抑制。

诊断和治疗

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心律失常情况。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如晕厥或反复心悸,则需要进行更积极的治疗。治疗方案包括:

  • 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旨在控制心率和节律。
  • 介入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异位心律,可以采用导管消融术,通过射频或冷冻的方式破坏异位起搏点。
  • 其他治疗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鉴别诊断

异位心律需要与其他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进行鉴别。仔细分析心电图,特别是异位搏动的形态、耦合间期,以及是否存在融合波,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心律失常。此外,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结论

异位心律是一种复杂的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正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异位心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疾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