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班杜拉琴演奏家 (Soviet Kobzars)

历史背景和起源

班杜拉琴是乌克兰的传统弦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传统的班杜拉琴演奏家(kobzari)通常是盲人,他们在乌克兰民间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吟唱历史诗歌、叙事歌曲和歌颂民族英雄来传承文化遗产。 他们常常被视为是乌克兰人民的文化守护者。 传统班杜拉琴演奏家通常会受到沙皇政府的压制,因为他们的歌曲往往带有政治色彩,并促进民族主义情绪。

苏联时期的改造与控制

苏联政府上台后,对乌克兰文化采取了严厉的控制措施。 传统班杜拉琴演奏家被视为潜在的政治威胁,许多人遭到迫害,被清洗或被处决。 为了控制班杜拉琴艺术,苏联政府开始扶植新的、经过改造的班杜拉琴演奏家。 这些演奏家被要求演奏赞颂苏联和共产党的歌曲,他们的演出也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

为了适应新的意识形态,苏联对班杜拉琴的演奏风格进行了改造。演奏风格逐渐朝着更加现代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失去了许多传统班杜拉琴所具有的灵魂和民间气息。这种改造也体现在对乐器的改良上,使其更易于演奏和批量生产。

宣传与影响

经过官方扶持,苏联的班杜拉琴演奏家们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 他们演唱的歌曲多是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歌颂苏联和共产党的。 这些演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杜拉琴艺术的传播,但也使得它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官方版本的班杜拉琴艺术成为了苏联宣传的一部分,用以塑造积极的社会主义形象。

尽管经过了官方改造,但苏联时期的班杜拉琴演奏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乌克兰民族文化的某些元素,成为一种折衷的文化形式。 然而,这种文化形式无法取代那些被消灭的真正、传统的艺术家及其艺术。 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班杜拉琴表演,在乌克兰人民心中留下了复杂的情感。

结论

苏联时期的班杜拉琴演奏家是苏联文化政策的产物,他们被用来取代传统的班杜拉琴艺人。 这一举措既促进了班杜拉琴艺术的传播,又使得它与乌克兰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尽管如此,苏联时期的班杜拉琴演奏家也成为了苏联时期乌克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