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队伍
共有来自六个洲际联合会的六支球队参赛,其中包括来自主办国的日本J联赛冠军。参赛球队分别是:
- 来自欧洲的:巴塞罗那(西班牙,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 来自南美的:国际体育会(巴西,南美解放者杯冠军)
- 来自非洲的:阿尔阿赫利(埃及,非洲冠军联赛冠军)
- 来自亚洲的:全北现代汽车(韩国,亚洲冠军联赛冠军)
- 来自大洋洲的:奥克兰城(新西兰,大洋洲冠军联赛冠军)
- 来自北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亚美利加(墨西哥,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冠军杯冠军)
- 来自主办国的:大阪飞脚(日本,J联赛冠军,参赛资格自动获得,并非通过比赛获得)
比赛赛制
比赛采用淘汰赛制。首先进行四分之一决赛,由各洲冠军队伍对阵。获胜的球队进入半决赛,与来自欧洲和南美的两支种子球队进行较量。半决赛的胜者晋级决赛,争夺冠军。同时,半决赛的负者进行三、四名决赛。
比赛结果
最终,国际体育会击败了巴塞罗那,赢得了2006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的冠军。这是南美洲球队继2005年圣保罗之后再次夺冠。巴塞罗那在半决赛中输给了国际体育会,未能进入决赛。阿尔阿赫利获得了季军,击败了亚美利加。这次比赛展示了来自不同洲的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对比,也为俱乐部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重要意义
2006年俱乐部世界杯是这项赛事发展的重要一步。 它首次在日本举行,扩大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 赛事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俱乐部,为球迷们提供了欣赏高水平足球比赛的机会。 这次比赛也为俱乐部足球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足联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
2006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在日本成功举办,为这项赛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俱乐部,为球迷们带来了精彩的比赛。国际体育会的夺冠,再次证明了南美洲俱乐部足球的实力。这次赛事不仅是一场足球盛宴,也促进了俱乐部足球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